文 / 洪若欣治療師
編輯 / 洪毓翎治療師
在照顧家人、妥善處理工作、教養孩子的同時,家長們往往會感到筋疲力竭。
尤其在忙碌一整天後,仍想要保持優雅不失態的處理孩子的情緒風暴,更是難上加難......
😡:「你不要每次都用哭的!」
😤:「你再哭我就不理你!」
這些句子是否很常出現在您和孩子的日常對話當中呢?
愛能提供親子溝通的三個原則,讓您透過對話能更理解孩子,也為孩子的情感與心理健康發展打下基礎:
處理情緒前,留意自己的狀態
在處理孩子情緒時,有注意過自己的姿勢、表情嗎?
肢體語言會透露出我們最真實的想法,若是用雙手抱胸、叉腰、橫眉怒目的表情和姿態,那麼孩子會很直接地感受到:爸媽沒有真的要接納我的情緒。
可以怎麼做呢?
溫暖的擁抱或牽手、關愛的眼神並與孩子視線平視,再搭配不帶偏見的聆聽,是個不二法門
育兒路上沒有完美、沒有脾氣的家長,總是會有情緒撲滿碎掉的一天。
若您當下無法好好和孩子溝通,不如先喊個暫停,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家長是孩子的模仿對象,大人對自身情緒的反應,也會影響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。
面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時,給孩子看適切的作法:離開情境、採取措施讓自己冷靜。
要離開前,大人要主動告知,並且最後一定要回來修復關係,讓孩子能在哭鬧中不會因為家長的突然離開而大大失去安全感。
「我需要去聽音樂休息。大概半個小時以後,我們再來討論這件事。」
「等我可以好好聽你說的時候,再去找你。」
「我很生氣,但我還是愛你的。我不想對你說出可怕的話,我需要休息一下。」
讓自己冷靜下來、接納自己的情緒,才有能力去引導孩子處理他的情緒。
先處理情緒,再處理行為
當孩子能被同理,感受到被人理解時、被人關愛時,孩子的上層大腦與下層大腦整合運作,較可能冷靜下來。
但當孩子在情緒爆發的過程時突破底線,仍需要制止孩子的破壞行為,帶至一邊,確保孩子的安全問題,再處理情緒。
(此部分的對話示範,請回顧上篇:兒童情緒的腦科學)
處理情緒,可以先聽一聽孩子的聲音
在處理情緒時,孩子對於自身的情緒覺察是重要的!
當孩子還沒有能力可以辨識自己的情緒時,家長可以透過親子共讀,透過閱讀情緒相關書籍引導孩子:
- 幫助情緒的命名:
繪本是一個可以與孩子開啟話題的好幫手,若孩子與書中故事情節相同經驗時,孩子比較能對於故事中的角色產生共鳴。
另外,繪本也能協助孩子了解自己不同情緒的樣貌,例如:閱讀到與生氣有關的故事時,詢問孩子:「你生氣時會做什麼呢?」
或是透過故事中的角色去描述孩子在情緒當下的狀態:「有時候你會大吼,像一隻恐龍一樣。」 - 協助孩子推理情緒的前因後果:
透過故事情節,將角色產生情緒的過程更具體說明。
例如:故事中的小女孩生氣了,是因為同學搶走了她的玩具;小男孩覺得好失望,因為下雨了,就不能去期待已久的遊樂園玩。
處理行為,要選擇一個舒適、孩子能放鬆的情境
生氣時似乎不是一個適合說教的時候,畢竟大腦處在非常緊張的狀態,情緒可能因為無心的言詞被放大而一觸即發。
要坐下來面對面討論,還是一邊做事情、一邊討論呢?
我們傾向於後者。
您可以選擇孩子冷靜過後、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時、睡前親子小時光,或是其他孩子情緒比較放鬆的時候,再和孩子討論發生的事件。
要如何開啟討論呢?您可以試試看:
- 善用「問句」做為開頭,核對事件與感受:
鼓勵孩子回想,並用自己的觀點說明,例如:
「你覺得事情是怎麼發生的?」
「是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有這樣的感受呢?」
若孩子因為尷尬、害怕被罵等等原因而不願意回應,或是用「不知道」「我不記得了」作為回應時,我們可以試試看:
- 填空故事:
起個頭,把您看到的狀況客觀描述,讓孩子將後面故事補充完成。例如:
「我看到你把車車丟出去,然後腳很用力地踩地板。那時候你覺得......」 - 給予選項:對於開放性的問題較難回應的孩子,透過給予選項的方式促進孩子思考自身感受並回想發生的狀況,同時也能讓孩子更了解自己不同的情緒而有的行為。例如:
「你生氣是因為老師嗎?還是因為遊戲呢?」
「是因為這個遊戲沒看過/玩過嗎?還是不知道怎麼玩呢?」
「你希望我那時候可以幫你,但我沒有發現你很緊張,所以你才生氣嗎?」- 對於情緒辨識能力以及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孩子:
選項可以給明顯有差別的、簡短的,例如:你丟玩具是因為你生氣還是因為你開心呢? - 對於有基本的情緒辨識能力的孩子:
可使用常見的情緒名詞,包含:生氣、開心、難過、害怕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、能力的成熟程度,遞增給予的選項、語句的長度、情緒複雜度(尷尬、後悔、嫉妒、孤單、失望…等),例如:
「你打同學是因為你感覺被嘲笑覺得很尷尬嗎?還是因為成績不理想被看到覺得丟臉呢?」
- 對於情緒辨識能力以及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孩子:
引導孩子的情緒並非易事,很多時候,我們也透過處理孩子情緒去看見自己需要練習的地方。
在上述引導方法中,您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您覺得現在最有可能做到的,開始在親子互動中實踐。
在情緒爆炸的時候,盡可能提醒自己至少要做到這個步驟,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大步喔!
愛能提醒您,處理孩子的情緒時,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
想了解更多情緒的資訊,歡迎您持續追蹤我們的粉專與官網,我們接下來會繼續更新相關文章喔
相關資源推薦
- 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:以愛的對話,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》。李儀婷。
- 《一句教養:化解親子衝突,用薩提爾對話連結內心渴望》。李儀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