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情緒引導篇

圖/ 愛能治療所
圖/ 愛能治療所

疫情所帶來的生活上種種改變是否讓您的孩子容易煩躁或不高興呢?如何引導孩子抒發與溝通情緒,一直都是家長十分在意的議題。

職能治療師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處理孩子的情緒,愛能在這邊分享三個原則:

∎ 同理孩子的情緒

生氣或難過等情緒,是大人跟小孩遇到挫折時經常會有的感覺。有情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,但大人有時會要求孩子「不要哭」、「不要生氣」。當孩子再度被否定時,情緒並不會消失,反而可能會增強。

可以怎麼做:

  • 讓孩子知道家長有接收到他/她的情緒。
  •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、沒有關係。
  • 不批評孩子的情緒,用中立的句子表達當下的狀況。例如:說「我知道沒辦法吃冰淇淋讓你很難過」而不是「這沒有什麼好哭的,又不是之後都吃不到,不要哭了」

∎ 情緒辨識及命名

當孩子年齡仍太小,無法理解或說出複雜的語句時,他們可能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是什麼。沒辦法說出自己現在的狀態,常常讓孩子更挫折、焦慮,因此拉高情緒強度。

可以怎麼做:

  • 直接幫孩子命名情緒:「妹妹現在好生氣!」
  • 給予選項:「弟弟現在好緊張還是怕怕?」
  • 描述孩子的行為,引導說出情緒:「你的拳頭都握起來了,還一直瞪我,你現在覺得很...(生氣嗎)?」
  • 幫孩子找出可能引起情緒的原因。可以給予選項,或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,例如:「你生氣是因為...(不能吃冰淇淋嗎)?」

∎ 協助孩子以適當的管道抒發情緒

負面情緒常需要先有出口宣洩才能被處理。身為大人,引導孩子找到適當的方法抒發他們的情緒是很重要的。

重要原則:安全第一。不傷害他人、不傷害自己、不破壞物品

可以怎麼做:

  • 先協助孩子冷靜下來。遠離當事人或是事發現場。
  • 進行能力要求低、重複性高、能夠適當出力、孩子也喜歡的遊戲。例如:疊積木、串珠、捏黏土、剪刀使用、摺紙、塗色。
  • 鼓勵孩子自己找出能讓自己放鬆或舒壓的方法。若該方法有可能影響到安全,協助孩子從原本的想法延伸與調整。例如:以拍球或打枕頭的活動取代用拳捶牆壁。

以上提供大家幾個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向,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和孩子使用更好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衝突喔!如有任何問題,都歡迎在粉專私訊我們~